全自動微量分液儀的日常清潔與消毒
點擊次數:3 更新時間:2025-10-11
全自動微量分液儀作為實驗室中精準分配微量液體的核心設備,其性能穩定性直接影響實驗數據的準確性。而日常清潔與消毒是維持設備良好運行狀態的關鍵,若忽視這一環節,殘留的樣品液體可能導致管路堵塞、交叉污染,甚至縮短設備使用壽命。因此,建立科學規范的清潔消毒流程,是實驗室質量管理中重要的一環。
在日常清潔方面,需遵循“使用后即時清潔”的原則,避免殘留物凝固或附著。每次實驗結束后,首先應關閉設備電源,拆除一次性吸頭或分液針,用無塵紙蘸取75%乙醇輕輕擦拭設備外部表面,重點清潔操作面板、樣品臺及液體可能濺落的區域,去除表面灰塵與污漬。對于可拆卸的部件,如分液針支架、廢液槽等,需按照設備說明書要求拆卸后,用去離子水沖洗2-3次,再放入50℃左右的中性洗滌劑溶液中浸泡10分鐘,超聲清洗5分鐘后,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,最后置于60℃烘箱中烘干備用。若設備配備自動清洗功能,需定期檢查清洗液濃度是否符合要求,確保清洗管路無殘留。
定期消毒則需根據實驗樣品類型制定周期,一般建議每周進行1次全面消毒,若處理過生物活性樣品(如細胞、病毒)或腐蝕性液體,需縮短至每3天1次。消毒時,先完成日常清潔步驟,再選用合適的消毒劑:對于非生物污染,可使用0.5%次氯酸鈉溶液或3%過氧化氫溶液,通過設備的自動消毒程序循環沖洗管路,作用15分鐘后,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至無消毒劑殘留;對于生物污染,需使用專用的生物消毒劑(如含氯消毒劑或過氧乙酸類消毒劑),按照說明書要求控制消毒時間與溫度,確保殺滅微生物。消毒后,需進行空白分液測試,檢查液體分配精度是否正常,避免消毒劑對設備造成腐蝕。
在特殊情況處理上,若發生液體泄漏,應立即停止設備運行,用吸水紙吸干泄漏液體,再根據液體性質選擇合適的清潔方式:若為酸性或堿性液體,需先用大量去離子水沖洗,再用中性洗滌劑清潔;若為有機溶劑,需使用專用溶劑擦拭,避免損壞設備涂層。此外,設備長期閑置前,需進行全面清潔與消毒,并用干燥空氣吹干管路,防止霉菌滋生。
需要注意的是,清潔消毒過程中需嚴格遵循設備說明書的要求,避免使用腐蝕性強的清潔劑或硬度過高的工具,防止損壞設備部件。同時,操作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,佩戴手套、護目鏡等防護用品,確保操作安全。只有將日常清潔與消毒工作制度化、規范化,才能有效保障全自動微量分液儀的精準度與穩定性,為實驗研究提供可靠的設備支持。
上一篇:沒有了